只是一本探討“聚落”的書,

很單純乾脆的探討,裡面有很多他個人的經驗轉化的字句,

相當精采,彷彿是在看他的故事一般。

我還沒看完,但卻學到很多,

這裏先講一個我最驚艷的道理,

也許專業的人覺得沒什麼,

但對我卻如此深刻,

值得警惕自己。

以下我用我的方式去表達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風景   =  

1.自然界的一切物理元素(絕對客觀、三維立體):山、水、人、動植物、空氣、光、建築... 

   +

2.觀察者透過視網膜轉化之心理元素(部份主觀、二維平面)

   +

3.時間等其他元素

 

所以再進一步延升:

當客觀的三維立體風景       →   轉化成視網膜內的二維平面    →   閉上雙眼(隔絕客觀立體影像)    →     重新呈現出來的就是創作設計。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另外是作者提到:

聚落的組成是基於一種共同幻想的作業完成。(這裡指的聚落是取較為封閉型的聚落,而非泛指的任何聚落型態)

 

讓我想起了ITALO CALVINO所寫的INVISIBLE CITIES(看不見的城市)中的一篇文章:

城市與慾望之五P.062

白色之城Zobeide的建立之傳說。不同國家的人都夢見一個白衣女子在夜裡跑到一個不知名的城裡,

他們在夢裡追逐她,卻在迂迴中失去女子身影。

夢醒之後,大家出發去尋找女子的身影,卻找不著在哪?

可是彼此卻不約而同的相遇在一起,他們決定建造一座跟夢裡的城一樣,

在安排道路時,每個人都依循在夢中追趕女子的路線做安排,

然後再失去蹤影的起點開始做不同夢裡的空間與牆,相信這樣女子就無法脫逃。

然後安居以後,新的人遷息進來,有些也懷著相同的夢,

再根據自己的夢境做更改,也相信這樣可以使女子出現卻無法脫逃,

結果女子沒出現,聚落卻形成了。

 

故事裡頭充分的讓我感覺到“聚”的動態,而且是一種過去與現在的進行式,

沒有間斷的持續發生,變化,也許正是王昀先生所說“聚落”一值持續生存的狀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qpa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